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美國的心理諮商服務哪裡找?

在大家的普遍想像與認知裡頭,看一個心理諮商師是一件非常昂貴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非常難以啟齒的事情,好像如果我正在看一個諮商師就代表我有病或我瘋了,然後也不知道該從何找起,我付不起動輒一百多塊美金的諮商鐘點費。

但是其實這沒有那麼困難,只要你覺得最近心情煩悶,甚至已經有點影響到你的工作、課業或社交表現,你就可以找個諮商師聊聊天。對我來說,諮商的效用可以大概分成兩種,第一種是你已經憂鬱到一個完全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才來找我然後我幫助你減少憂鬱造成的影響並且學習與憂鬱共處,第二種是你在有點鬱卒的時候就來找我然後我們一起找到一個可以不那麼輕易掉入憂鬱或者更快樂的方法。雖然第一種的諮商師看起來好像發揮比較多功能,但是比起減少憂鬱,能夠生活得更快樂不是更有價值嗎?

再來談價格部分,這篇文章就是要詳細的告訴大家如何找到一個自己負擔得起的諮商師,所以適用於已經萌生想找諮商師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人,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也歡迎詢問,我會認真回答的。




以下我們分成三個族群:

1. 如果你正在美國就讀大學或研究所:

學校的學生諮商中心(Student Counseling Center, University Counseling Center etc.)永遠是你第一個想要詢問的目標,雖然同時我也知道大學諮商中心有諸多限制,像是可以一學期只能夠去幾次或是一次只能講幾分鐘,不過好處是通常這是一項免費的服務,就我所知目前只有少數中心有意思意思一次收個五到十美金,這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了讓接受諮商的學生負起心理健康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你要每週準時見諮商師。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母語不是英語和美國諮商師有各種語言與文化差異的隔閡會無法得到幫助,但是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心魔呢?(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因為這句話可以套入所有不同情況,包含找工作、找伴侶巴拉巴拉)。就我自己的經驗,有的時候自己已經在這文化裡生活太久而感覺不出任何古怪之處,有個完全不懂的外星人來試著理解我反而能夠突破盲點。

而且,有鑑於現在國際學生實在愈來愈多,其實也愈來愈多學校裡頭就有能夠講中文的諮商師,如果你不點進去看看,你還真的不知道原來就真的有講中文的諮商師在學校裡頭可以見呢!

如果單就這幾次的心理諮商不足以滿足你照顧自己心理健康的需求,學生諮商中心裡頭通常也都會有轉介名單(Referral list)可供參考,可能是一些諮商機構(community mental health agency, group private practice, counseling agency etc.)或是私人執業(private practice)的諮商師,通常他們都很願意接受該學校的學生保險或是提供折價優惠(sliding scale)。這個我們就稍後再細談。

2. 不管你在讀書、工作或是不用工作,只要你有美國的健康保險:

那麼你就可以充分利用你的保險福利!以前我還是國際學生的時候我見我的諮商師覺得划算無比,把我每年繳的學生保險的保費全部賺回來了,現在我在工作,公司有提供健康保險,我繼續使用心理諮商的服務也是覺得非常超值。(如果之後有空我會再寫一篇教大家使用健康保險的文但其實google一下都有啦)

首先,先搞清楚你的保險公司名稱以及你的保險計畫。美國沒有台灣的全民健保,所以是由不同的商業保險公司在遵守政府規範之下提供不同的健康保險計畫,不同的計畫也就會有不同的保費費率、給付範圍(coverage)、免給付額/自負額(deductible)、和最高自負上限(out-of-pocket limit)。通常保費費率愈低的計畫就會有愈少的給付項目和愈高的自負額,反之亦然。這是保險啊!

通常呢,每年保險公司都會把最新一年度的給付範圍規範寄給我們,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上保險公司的網站登入之後查詢。以我目前的保險United Health Care為例,到他們的網站登入之後就能夠找到最上面的"Benefits & Coverage"項目,點進去之後會看到到"MENTAL HEALTH",點進去之後就會出現相關說明。



發現我還是需要說明一些名詞才行。

Network與Out-of-network:剛才已經提到過美國的健康保險由非常多不同的公司提供,因此,在找醫生、拿處方藥、做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以及找諮商師上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找到願意接受該保險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才可以。通常保險公司會清楚寫出我們找in the network or out of network的不同給付標準。

Outpatient與Inpatient Treatment:Outpatient treatment指的是一般門診心理諮商,也就是我現在在講的一般心理諮商;Inpatient treatment指的則是需要住院的機構治療計畫,通常是強況較嚴重需要更密集治療的個案才會需要用到住院計畫。

Plan deductible: 保險公司在給付前要求我們先自行負擔的自負金額。

Out-of-pocket limit: 我們負擔的自負額上限,也就是說當我們付超過這個金額,之後保險公司就會百分之百給付之後的費用,然後這個金額通常是每年重新歸零計算一次。

接下來看截圖:

第一個要提到的是Network與Out-of-Network在Outpatient service的差別,當我找一個在network裡面的諮商師,我的co-pay是每次25美金,但如果是一個Out-of-Network的諮商師,我只有co-insurance 50%。讓我假設我的諮商師一次收我兩百美金好了,當他是在network裡面,我每次去見他就只需要付25美金,而剩下的175美金都是保險公司會負擔。但如果他不在network裡頭,我則每次去見他都要付100美金($200*50%=$100),保險公司只負擔一半的費用。由此可見要找一個在network裡頭的諮商師非常重要!(其實所有健康相關服務都是一樣的~)

如果有deductible,像是inpatient services的$500 per year,就代表我必須先自行負擔$500繳給該機構之後保險公司才會開始給付治療費用的80%。

Out-of-pocket limit在此代表的是在我繳給我的諮商師超過五千美金之後我就不需要再繳任何費用了,不過這數字也是滿難達到的啦(畢竟我一次只付25美金)。

另外要補充一點的是必須要小心看這裡的規範,通常心理諮商是不需要你的家庭醫生PCP(primary care doctor)推薦或是開處方籤的,和物理治療或其他服務不一樣,有些則是會要求出示需要心理諮商的證明,不過這件事情我們不需要擔心,因為這是諮商師在和保險公司拿錢需要做的事情。

你也不需要擔心你的公司或是其他任何人會知道你正在看一個心理諮商師,因為美國對於隱私權的保障是非常強大的,沒有你本人的允許,沒有任何人可以從你的諮商師手上得到你認和諮商的紀錄,甚至你媽打電話給你諮商師問她兒子有沒有在見這個諮商師,諮商師都不能夠回答有或沒有,一切都是無可奉告。唯一的例外則是自殺、她殺、兒童虐待以及法院傳喚作證之類的才能夠強行得到你的諮商記錄。

補充夠多了,那我們要怎麼找到in the network的諮商師呢?通常在保險公司的網站上就會有名單,在我的保險公司網站上是有"Find Care & Costs",之後就會看到最右邊的"Mental Health Directory"。點進去之後就能夠依照你的居住地、機構類型、接受新個案與否、諮商專長、性別、語言、交通、無障礙空間等等選項去縮小你的搜尋範圍。

最後還是會出現一堆諮商師的名字,你就老老實實的google吧!Psychology Today是個較普遍也具有公信力的諮商師廣告場所,你就可能可以找到他們的相關資訊。或者就是憑著直覺或天意隨便挑一個去試試看也可以。過去心理治療的相關研究指出,心理諮商見效與否只要頭三次諮商就能夠判斷,因此,你就給諮商師三次機會吧,如果見了三次都還是覺得頻率不合拍或是沒有幫助,那麼你就可以試試看下一個了。

3. 如果你不是學生也沒有保險或是保險沒有包含mental health coverage:

你就必須要找到諮商師或是諮商機構願意提供sliding scale。私人執業的諮商師範圍太廣比較難找,你依舊可以從Psychology Today找到你有興趣的諮商師然後一一打電話詢問他們是否願意提供sliding scale。另外,你就是直接在google搜尋你的所在地+counseling+Sliding scale。以我住的西雅圖為例,你一搜seattle counseling sliding scale:
第一個出現的就是我的實習機構:P

我們機構是不檢查收入來源的而一律讓個案自己選擇能夠負擔一次60美金、50美金或40美金。有些機構則是會要求看所得證明來決定你的諮商費用,不過這一切都有可以討論的空間,像我以前實習的機構最低是收到一次諮商只要5美金。那麼這些機構為什麼能夠給出這麼便宜的價格呢?相較於正常市價至少是一次一百美金起跳。因為你的諮商師可能會是實習諮商師而非已持有諮商師執照的正式諮商師,就像我一樣,通常是還在就讀諮商碩士班或是剛畢業不久的新手在有督導指導的情況下幫助個案,督導通常是較資深的正式諮商師,會對整個諮商過程負起責任。如果在諮商過程中覺得實習諮商師不夠適合,不管是能力或是其他方面,通常機構也都會提供轉介服務讓我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諮商師。

一個不小心就把這篇文章打得很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有問題也歡迎詢問。

1 則留言:

  1. 謝謝,寫的很好。可以找你協助青少年諮商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