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斷裂

也許該下個更溫柔一點的標題,畢竟這並不是篇負面或悲觀的文章,我只是還在這眾多價值觀衝突激盪的大海上漂行,我還下不了錨在哪裡。



有時候總會碰到人問,學心理諮商後有什麼啟發?到美國唸書後有什麼改變?我總是會頓時語塞,不知道該給什麼答案好,簡短的答案回答不出,真要細細回憶述說又不見得能扣緊主題。因為我還在這改變的過程當中呀,常常會擺盪起伏,偶爾覺得自己更好了心滿意足,又有時會覺得自己還是太不足而感到挫敗。這不像是一隻毛毛蟲已經完全變態成一隻蝴蝶所以可以說明個徹底,我想我是未完成的,也可能一輩子無法完成。畢竟完成可能意味著就再也不需要任何外物,可以走入空的領域。

如果問我在這路途上遇到過什麼困難,我會說真是數也數不清的!我喜歡用修煉或苦行這詞來形容自己的這趟旅程。聽見了很多有智慧的思想,吸收了很多前人累積的精華,也碰觸了很多以前從來不曾想過的視角,我正在用自己的感官體驗著這世界上各種奇妙的不同。可是要實際納為己用卻是太困難的一件事情,我正在練習。

對我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思與行之間的斷裂。我總是很能想,卻總是懶得行。二十多年積累起來的整套自動化反應模式也不是兩三年就能輕易動搖的,我不是機器,不是調了一個變數就能改變一切的超級電腦。

譬如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刻意地隱身、刻意地慢。隱身不是件困難事,但是要慢卻幾乎要了我的命。比較有印象的是關於在群體中發言的實驗,讓自己不再總是率先發言的人,即使心中已經有話想說,也還是等幾個人說了之後再說,或是等到團體進入一個沒人想說的尷尬期才說。同時也放掉自己總是習以為常的控制,不管是好的調節氣氛或是壞的掌控局面。這樣的實驗的確讓我發現我可以因此發現更多別人的好,我也不用再說得像以前這麼多,因為有些已經被說走了我只需要再補充。也記得一開始因為這實驗感到焦慮,會不斷觀望團體中其他人的狀況,會需要壓下自己想說話的衝動。久而久之就習慣了。若遇到也是這樣急性子或習慣率先說話的人,便會觀察他們的行為模式和自己的有什麼異同,我會如何看待他們,以及我會如何看待自己。

想更進一步鬆動的是工作層面的自己。總是下意識就想急,現在就煩惱著畢業就業該怎麼準備鋪路,學習新東西時也會想要更有效率不浪費時間,想要趕快上手接上正軌。這樣的積極的確長久以來帶給我很多好處,不過逼自己過了頭也會讓自己忘記自己到底在努力什麼,甚至會埋怨起自己幹嘛沒事找苦頭吃。

特別是我又有很強的控制欲,希望把每件未知的事情都準備到最妥當的狀態,於是歲數長愈大煩惱愈多愈大。當人生的眼界變得開闊,能夠掌握的當然就愈少了。感到有點滑稽諷刺的是我曉得很多這方面的道理呀!我知道努力的過程很珍貴,我知道要活在當下接受這世間萬物給予的安排,我知道每一個機遇和選擇都有其能夠學習體悟的部分,我知道焦慮煩惱不會有幫助。可是我還是焦慮。可是我還是很想安排好一切讓自己能夠走到自己想要的地方。

我能用這些思維去開導身邊的人,我能安撫我的焦慮個案,可是我卻還無法鬆動自己。這可能是最巨大的斷裂之一吧。於是需要更認真的修煉吧我想,把那些形而上的玩意兒轉化到生活的實踐上,實踐一個讓自己感到更舒服少些煩惱的生活。

如果自己是個按部就班的人,我想我不會焦慮。不過我是個總有一百分計劃卻總是只有實行七十分的人,這意味著我已經習慣想到不能再多的地方然後卻只做一點。如果我會下棋,大概就是會花掉所有時間思考然後在最後三秒才出手的那種人吧。

修煉的方向有兩個,要嘛就是想到一點少少的就馬上做,這樣可以少掉一些千絲百轉的素材。不嘛就是先穩扎穩打做了再說,別去想任何預先的事。後者對我來說大概是完全不可能吧,所以會往第一個方向前進。人老了記憶力逐漸不如從前了呀,需要逐漸改變自己的工作模式。

而這還只是修煉中最輕鬆的一項呢,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