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讓我們來拿回屬於自己的恐懼吧

我是一個著迷於團體動力(psychodynamics)的人,我相信所有的團體現象都能夠用團體動力來解釋部分的成因,團體動力讓我對於看似無解的社會現象有一層新的領悟,而我正在嘗試實驗如何做可以改善各種不健康的團體現象。


然後我也是最近不斷在向我的朋友們推銷這個理論,因為真的是太好用了,我認為所有未來會想要管理下屬的人都需要略知一二!有興趣閱讀文獻材料的都歡迎來信索取呵呵。


團體動力很複雜,我如果在這裡鉅細靡遺的介紹想必也不會有人看,於是這裡我只要介紹最基本的概念以及我會談到的初級中心思想。


基本上我們認為三人以上即是團體(group),而兩人的情況會出現有爭議的討論,因為兩人通常會被稱為pair。而團體動力的觀察可以小到是一個工作小組大到是全世界的政治局勢。


心理學家在觀察團體現象的時候會把權威(authority),也就是領導者(leader),與成員(member)的關係考慮進去。最早佛洛伊德式的觀察認為團體成員在團體中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成員自己對領導者的潛意識投射,大多會回溯到成員自己幼年與父母權威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移情現象(transference)*而成員之間是沒有影響的,我們又稱為是領導中心式的團體分析。


第二種觀察團體現象的方法是人際取向,和Yalom的人際取向團體治療的發展非常有關係,這個方法認為在一個團體裡面成員對彼此是有影響力的,所以成員在團體裡面所發生的事情不只是和領導者的移情有關,而是成員過去各種的社交模式都有可能在團體裡面被引發,可以把團體視為是每位成員各自的現實世界縮小版。


第三種觀察分析團體現象的方法就是團體動力了,我們不再把團體裡發生的事情歸咎到團體中某一位或某幾位成員身上,而是把團體現象視為是這個團體為一體的表達方式,團體裡面出現的各種角色和各種現象都是團體在潛意識中做的一致性決定。


需要再岔題出來講解一下角色,相信大家對於一種感覺並不陌生,參加求職面試的時候也可能會被問到;「你通常在團體工作裡面扮演一個甚麼樣的角色呢?」有些人可能是天生的領導者、有些人可能是乖順的跟從者、有些人可能是喜歡岔題的分心者,有些人也可能容易成為團體中常常指責的對象,我們稱之為代罪羔羊。


團體動力理論認為個人會在團體中扮演甚麼角色和自己心中的傾向有關,這會追溯到個人的生命成長史和現實生活,另一方面也和團體此時此刻需要甚麼樣的角色有關。


接下來要講的最重要卻又不是那麼容易被接受的觀念是分裂(splitting)。分裂顧名思義就是整個大團體會分裂成兩個或數個次團體,通常分類的根據是各種標籤,包含種族、性別、年齡、職業、性向、宗教、語言等等,還有更難以區分辨別的個人感受與情緒。


奧蘭多同志夜店恐怖攻擊後各處都激起了害怕與恐懼,很明顯的我看見了有兩群人:

一群人感到非常害怕,害怕到覺得要擁槍自保並且攻擊那些不想讓他們擁有槍枝的人。

另一群人則看起來不害怕,說著各種鼓舞人心的話語想要大家保持冷靜。


我認為其實所有人的內心都是有恐懼和焦慮的,而在這個團體分裂的過程中,我們自己內心的情緒也分裂了,不害怕的人之所以不害怕是因為他們把害怕轉嫁到那些極端害怕的人身上了,這件事情本身沒有好壞,但是害怕的人需要找方法來消除恐懼,而槍枝讓他們有安全感。這兩群人都在尋求對於環境的掌握感,擁有槍枝是保命的掌握感,把自己提升到一個看似比較有能力的位置(因為不害怕)也是一種掌控。


我喜歡把這過程與現象和能量守恆定律類比,整個大團體裏頭的恐懼就是這麼多,當只有少部分人承擔著整個團體的恐懼時,當然會超出他們的負荷讓他們感到崩潰,而分裂後的次團體之間吵架爭論斥責對方是不會讓事情好轉的,只會愈來愈分化、愈來愈遙遠。


而我猜想,只要把他們身上過度負載的恐懼拿回來平均分攤在所有人身上就會好了,我們都同時是勇敢又脆弱的、有能力又無能的個體,我們當然會對這世界上愈來愈多層出不窮的恐怖攻擊感到害怕,說你不害怕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謊言。但是,信任是比仇恨或恐懼更巨大的力量,我本來想說是愛的力量宛如各種英雄電影但是我學的東西真的沒有提到愛XD


只要這世界上有那麼一個你能夠相信的人,相信他會在身邊陪伴著不管多麼可怕的事情發生,一切也就是可以承受的了。


這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事情難以被控制或預測,每個人都發一把槍或是你天天24小時槍不離身也都還是有被射殺的可能,承認這個無能為力的事實後再一起努力吧,有人會陪伴著。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互助團體的理念之一:
請賜予我智慧讓我能夠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事情以及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情。


所以把恐懼拿回來了團體會有甚麼變化呢?那些過度害怕的人就不會那麼害怕了,他們可能比較能夠用理智來思考也能夠變得比較冷靜。原先分裂成兩個次團體的標誌不見了,我們又能夠重新成為一個團體,於是我們能夠更有力量。


P.S. 其實這能夠代換到之前任何一個發生在台灣的慘案,但是一直類比下去文章就太長了,可以想想之前各個重大事件所造成的社會反應,都是相似的。


*移情(transference)的定義是個人在此時此刻的情境中不自覺地引發了自身過去與他人相處的模式、情緒、想法和行為,以為自己正處於過去彼時彼地的某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