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根本的同理心

     愈來愈喜歡接案了,即使最近一直被放鴿子完全沒有接案運,可是看著個案一點一點成長、更了解自己就有說不出的成就感與喜悅。然後在那一秒突然意識到:個案這兩字根本可以代換成任何東西,小孩、寵物、學生、員工下屬、實習生等等等等,這讓我感到深刻地連結感,雖然我是在學一個非常專門的學問,可是那基礎的學問其實是相通的,都是待人處事的根本道理。


     什麼是根本的道理呢?在我的認知中是我們如何了解別人,也可以直接說是同理心,在這裡需要老調重彈一下,「同理心」並不等於「同情心」,後者的表現像是我們在可怕災難後願意捐贈、協助悻存者的的行為,我們為他們感到難過、我們作為因為我們心中有一絲憐憫,我們用我們的同情心去幫助他人,以一個高位者的姿態去拯救他人,卻可能忽略他人真實的需要。但前者有著些微卻顯著的差異,指的是我們建立起與他人真實的聯結,我們了解對方的處境,像是能夠進入對方的世界觀與文化脈絡,並且不用自己的經驗去假設對方的感受。


     打完上述那段我覺得還是抽象到不行,所以我決定舉個例子來闡述,就假設我有個男性朋友A被女朋友劈腿因而被甩了好了,出於同情心的脈絡,我會對他說「你真可憐,讓我請你吃頓飯吧,我想辦法讓你開心一點。」或者是「那女子真是不識貨或婊子之類的和A同仇敵愾」,A可能會因此感到我的友善並且對我感謝,並多少感到比較舒爽一些,可是他心中的痛苦還是在,他也可能無法在這應該開心的飯局中告訴我他有多痛苦或者他有多憤怒和傷心。然後我可能會通知A的朋友多跟他一起吃飯、出遊、做些開心的事。出於同理心的表現,我會對他說「唉,這聽起來真讓人心碎。」*A也許聽了會崩潰並且大哭,或者是憤怒地告訴我他一點也不傷心他只是氣炸了並感到不值得,然後開始訴說一大堆他心中的想法與心情,A心中的痛苦當然也還是在,可是A可以說出口,A不用害怕字幾說出這些糟糕的事情會破壞社交的氣氛或是影響兩人的友誼關係。然後我會跟A說我知道他需要人可以說話,你可以隨時聯絡我,即使我沒有空可以聽,你也可以傳訊息給我,等我有空看到了我就會回覆你。


     這差異在哪裡呢,我覺得還是凸顯在協助者自己的心態上,同情者通常站在好的一方表現善意,然後提供方法希望幫助受難者脫離痛苦。同理者則是儘量以平等的姿態去傾聽並表現理解,並不一定有所作為。必須說我是以很偏頗的角度在說明這些道理,對我來說這是大部分朋友與諮商師不同的地方,諮商師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傾聽、反映並幫助個案增加自我覺察,並不是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或是建議,因為諮商師相信個案自己心中藏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力量,只是在這一刻個案沒有辦法察覺到。


     回到根本的道理上,就是我們如何了解他人。說個有趣的事情,每個人都覺得我在美國諮商講英語的個案必定比較困難,因為語言障礙,還有很多社會文化面向的知識我不了解,所以可能會造成溝通困難。但我真實經歷到的卻是,越過語言障礙之後,我其實是比在台灣時更能夠設身處地的同理我的美國人個案。為什麼呢?因為我自覺我太了解台灣人了,當台灣人個案隨便告訴我一個困境,我馬上就能想出一堆假設與可能,然後根據這些假設來引導我的諮商。這樣的好處是我能很快進入狀況,可是卻完全忽略了個案自己獨特的經驗,就像每個人都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可是對每個人來說都會有不同的詮釋與意義感,而我卻會不自覺地用我所知道的經驗去套在個案身上。但是在美國,我是渾然無知的,所以我的好奇心幫助我挖掘個案的世界,像是玩拼圖一樣,我是真的一塊一塊拼湊出個案的世界模樣,因為我真的沒有什麼假設的資料庫可以使用呵呵。而這現在卻變成了我的長處,可以說是Multicultural skill,指的就是我可以不用自身文化去揣度對方的生命經驗,而是用好奇心去了解並建立關係。


     上次我的個案告訴我,如果人們都能夠用同理心與他人相處,這個世界會好得多。我試圖想像那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也許人們可以更了解每個人的獨特之處,而減少使用刻板印象、便捷的標籤來認識他人;也許人與人的溝通可以減少一些誤會,因為大家都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對方;也許感到寂寞、感到憂鬱、感到想了結生命的人會變少,因為他們能感受到那裡永遠有人能夠了解並支持他們。


     上週看完About time之後馬上想把那幸福的秘訣連結到諮商上頭。(可見我多麼想讓我的朋友知道諮商到底是什麼)


     多數人的生活就像男主角第一遍的生活一樣,充滿各式各樣的小挫折讓人鬱悶,所以自己投射出去的情緒也是負面,因而整個世界的能量循環都是負面。而男主角在第二遍生活中改變了很多微小細節讓自己開心也讓別人感染正面能量,就像是老生常談的你需要正面積極的把握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個人。而男主角超厲害的可以從此之後把每一個生活都活得很正向且美好,負面事物與情緒都消失光了。


     我看完整個傻眼,有可能嗎?這有可能嗎各位觀眾。你的生命裡從此不悲傷、不生氣因為你知道生命很美好。


     在我有限的知識中,我知道大概出世的高僧可以放下一切人世間的七情六慾,以自然為樂。可是我們都是凡人呀,凡人就是有時候會感到煩!這是不可避免的。我不喜歡那些過度強調人要樂觀的言論,因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不允許你表達負面情緒。你不可以悲傷噢因為別人看了也會難過、你不可以生氣因為這樣氣氛會弄將、你趕快收拾好你的情緒不然工作無法繼續、你需要把所有吃苦當做吃補,這就是人生的磨難你只能微笑面對。


     對不起噢我學諮商的。我覺得這樣應對負面情緒是不健康的,每個人都不喜歡負面情緒、都想躲開他們,然後那些無法躲開的人就無處去,只能自己縮在黑暗的角落裡不欲人知。所有壓力都往自己肚裡吞、故作堅強、假裝沒事然後有一天壓力就從火山口爆炸。


     所以我要說什麼是健康的了。諮商師(至少我們這個學派出身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幫助個案釋放情緒,所以諮商室第一個特別的點是你可以盡情抱怨、盡情宣泄,沒有人會告訴你「好了你抱怨夠了、你哭夠了你該恢復正常」。有些非常理性的人如我一開始並沒有辦法接受自己一直處在負面情緒裡頭,所以會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來克制自己,於是情況會變成定時爆發的活火山,總是定期需要大哭大吼大叫宣泄一下諸如此類。諮商呢,要引導個案的是就讓自己處在那情緒中吧,不做任何事情,單純接納你有負面情緒這件事情,因為這是人自然會有的情緒,有負面情緒並不是一件壞事。


     可是什麼是接納情緒呢?不好意思我道行不夠深我還沒參透,歡迎各位觀眾和我討論。我現在的等級只有到「不阻止個案的負面情緒宣泄並且不感到不舒服」,有趣的是我的可愛個案們總是能在這種時候想得更深一點,像是表面情緒底下的深層情緒和價值觀,更了解他們自己一點了。如果我安慰他們並中斷他們的情緒,他們就沒有機會可以往更深的地方挖掘。


     諮商嘛,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幫助個案從第一遍生活逐漸察覺到他們有過第二遍生活的可能(直接過第二遍生活的人士得道高僧他們超厲害不用諮商),可能是改變原先負面的對於自己、他人、這世界的價值觀與信念,可能是調整生活態度,可能是用全新觀點來詮釋過去發生的種種。逐漸讓感到無能為力的個案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能自己參透這些、或者你有朋友可以一起鑽研討論,那你可能就不需要諮商師,但是如果你沒有這些內在與外在的資源,你就真的可以試試找個諮商師談談呀。心理諮商不是只有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才能找,而且我們的研究顯示只要去一次諮商,個案的整體身心狀況就會有顯著的提升,還不一定要參加個十到二十次呢。


     我囉囉唆唆的打了好多,主旨就是希望可以推銷心理諮商,即使看完還是沒有興趣,也可以讓你們有點起頭可以觀察自己與朋友交流的模式並增加一點同理心讓這世界更美好一點。下次我可能會來「列點」不良的溝通表達方式,感覺這種文章可能會比較符合大眾流行胃口吧?!


*我其實不敢向朋友說這種話因為可能太深入了,但是我接案的話會說噢,通常效果滿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